描述
描述

土壤pH的定义→

浏览: 作者: 来源: 时间:2024-03-22 分类:农资知识
代换性酸度用过量中性盐(如氯化钠或氯化钾)溶液进入到土壤,溶液中金属离子与土壤中氢离子和氧化铝发生离子交换作用,而表现出的酸度,称为代换性酸度

我们通常检测的土壤pH,也就是土壤溶液的酸碱度,也就是酸碱反应。决定土壤pH数值的关键是氢离子浓度,以及氢离子与氢氧离子的比例。氢离子数量大于氢氧离子的时候,土壤溶液就是酸性,反过来就是碱性。当然,也有其他因素,会造成土壤pH的变化。

简易检测用的探针式检测仪,可以快捷的对土壤溶液进行检测。尽管受到土壤湿度和密度的影响,作为参考值,也是有意义的。

土壤溶液pH≥7,为碱性反应;≤7就是酸性反应。从种植角度来判定,一般意义上把pH6.5-7.5定义为中性土壤。酸性土壤又分为弱酸性、中度酸性和强酸性。碱性土壤也是以此类推,弱碱性、中度碱性和强碱性。

根据土壤中氢离子的存在方式,土壤酸度可分为两大类:

1、活性酸度:土壤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直接反映,也叫做有效酸度,我们习惯用pH表示。活性酸度的来源,主要是二氧化碳溶于水,也就是土壤溶液,形成的碳酸和有机物质分解产生的有机酸,还有土壤中矿物质氧化产生的无机酸,施用的无机肥料中残留的无机酸,如硝酸、硫酸和磷酸等,都是土壤中酸的来源。大气污染形成的大气酸沉降,也会使土壤酸化,所以它也是土壤活性酸度的一个重要来源。

2、潜性酸度:土壤潜性酸度,是土壤胶体吸附的可代换性氢离子和氧化铝的反映。当这些离子处于吸附状态时,检测土壤是不显酸性的,也就是说,吸附状态的氢离子和氧化铝,不影响土壤溶液的pH。但是,它们通过离子交换作用进入土壤溶液之后,就增加了土壤溶液的氢浓度,土壤pH降低。

重点:只有盐基不饱和土壤才有潜性酸度,其大小与土壤代换量和盐基饱和度有关

潜性酸度又分为代换性酸度和水解酸度。

代换性酸度:用过量中性盐(如氯化钠或氯化钾)溶液进入到土壤,溶液中金属离子与土壤中氢离子和氧化铝发生离子交换作用,而表现出的酸度,称为代换性酸度。代换性氧化铝是矿物质土壤中潜性酸度的主要来源。

红壤的潜性酸度95%以上是由代换性氧化铝产生的。由于土壤酸度过高,造成铝硅酸盐晶格内铝氢氧八面体的破裂,使晶格中的氧化铝释放出来,变成代换性铝离子。

水解性酸度:用弱酸强碱盐,假设用醋酸钠淋洗土壤,溶液中金属离子可以将土壤胶体吸附的氢离子、铝离子代换出来,同时生成醋酸。这个时候我们进行检测,测定出的弱酸的酸度就是水解性酸度。

因为生成的醋酸分子离解度很小,但是氢氧化钠可以完全离解。氢氧化钠离解后,生成的钠离子浓度很高,可以代换出绝大部分吸附的氢离子和铝离子。

前面咱们说到了土壤酸碱度对肥料的影响,各种矿质养分在不同的pH条件下,活跃度有很大差异,一般情况下建议把土壤pH调整到适合种植作物的范围,很少去考虑各种元素在这个pH区间对作物的影响。这就是肥害频发,也就是单盐毒害表现的症状。

从大量元素来分析土壤合适的pH区间,碳、氢、氧、氮、磷、钾都有各自的“舒适区”。磷元素容易在土壤中固定,吸收也相对困难。

土壤在中性范围区间,磷元素活跃度较高,如果不考虑元素拮抗的因素,只从磷素在土壤中的移动速度和范围,以及吸收效率方面,来判定作物怎么能够更好的吸收磷元素。其他元素也有类似情况,这个以后继续聊。

调整土壤pH方法有很多,碱化土壤和酸化土壤都有,无非就是成本问题。再就是潜性酸,我们在改良土壤的时候,很容易忽略,短时间内造成反弹,对作物造成二次伤害。所以不能只改良活性酸而忽略潜性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