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土中生,健康有多重要?
中国古代典籍《周礼注》有言:"以万物自生焉则言士,以人所耕而树艺焉则言壤。"。土壤是万物的根本,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
居于地表生态“匚位”
土壤处于地表生态系统(水、土、气、生、岩)的核心,时刻与系统各要素之间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给植物“解渴
土壤深度参与地表水循环过程,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水补给。它是直接为植物解渴的“水库”,掌握着粮食丰收的命脉,也能够容纳凶猛的洪水,缓冲洪灾带来的伤害。
环境的“疗毒圣手”
土壤能够消纳环境中的污染物,降低污染物的毒害作用。不过,当污染程度超过土壤的环境容量,也会面失控的危险!
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
可别小瞧土壤,它的碳储量可比植被和大气的碳储量总和还要多!土壤碳储量的微小变动,将会引起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显著变化。健康的土壤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储存在土壤中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难怪有人提出来,要想方设法让土壤固存更多的碳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呢!
如何判断土壤是否健康?健康土壤,其总体积中矿物质和有机质大约占一半,另一半是被水和空气填满的土壤孔隙。虽然土壤有机质一般只占土壤质量的5%以下,但它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十分重要健康的土壤应具备以下特征:
1、丰富的有机质含量:帮助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同时为微提供食物来源
2、良好的物理结构:有助于水分和空气的渗透,利于根系生长
3、适宜的pH值:不同的植物对土壤的酸碱度有不同的要求,但大多数植物都偏好中性到微酸性的土壤环境
4、充足的养分供应:如适量的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以及其他微量元素(如铁、锰、钼、硼、硫)
5、活跃的微生物群落:参与分解有机物质,固定氮素,以及帮助植物抵抗病害
6、良好的排水性能:避免积水导致根部缺氧或腐烂
土壤,可不止“土里土气”
士壤不就是泥土吗?当然不是!土壤可不像你以为据估计,一汤匙健康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比地球人口的数量还要多!这些生活在土壤中的“小居民",每天在里面吃喝拉撒睡,对土壤又有啥作用呢?
当作“土杰":土壤微生物和动物的活动,能够改良土壤的结构。例如,蚯蚓在土壤中挖洞生活,能够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促进植物生长。达尔文研究了蚯蚓粪便的肥力后,曾说:“除了蚯蚓粪粒之外没有沃土。
死亦为"土宝":土壤微生物和动物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比如,微生物死后的残体能够转化为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的肥力。
融化"岩石:土壤微生物是岩石风化的引擎,能够“融化'坚硬的岩石,把岩石中不易被植物直接吸收的养分释放出来供给植物生长。
因此,只有通过生物与土壤的互动,才能维持土壤的健康
土壤也会“生病”,体检很重要!
这么重要的土壤,如果没有好好保护,也会生病哦!人类活动如毁林开荒、长期使用大型农机具耕
作、过量地施用化肥以及愈发频繁的极端天气等气候变化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土壤“生病"
不过别担心,就像人生病了要体检一样,土壤病了也要"体检”,根据体检报告对症下药,让土壤重焕生
机。
如何为土壤开出健康处方?
出退化的病根,因地制宜地提出土壤健康的处方。
病症一
农田土壤有机质下降
处方:
推广施用
秸秆科学还田
绿肥种植
粮豆轮作
有机无机肥配施
构建用地养地结合的培肥固碳模式
因地制宜推广秸秆覆盖还田、免少耕播种技术
有效减轻土壤风蚀水蚀,增加土壤有机质
病症二
土壤酸化治理
处方:
化学改良: 施用石灰
物理改良: 深耕、翻土、细土等方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有助干缓解土壤酸化;
生物改良:利用土壤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对酸化土壤的修复作用,以及植物根系分泌物缓解酸性土壤铝
毒,进而起到改良酸性土壤的作用;
农业措施改良:减少氮肥施用、优化耕作模式和种植耐酸性作物等。
病症三
土壤盐碱化治理
处方:
“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相结合。
一方面,选育适宜盐碱地生长的作物提高盐碱地的利用价值。
另一方面,通过改良盐碱地的土壤条件以适宜作物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