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下面谈几点水肥一体化应用中,土壤因子综合作用律的一点启示!水肥相对满足的条件下,我们研究作物高产,光温水气肥五大因子的极限或者新的制约瓶颈必然发生变化,相对应的作物栽培模式和作物最适品种也许需要调整,下面我们仅仅从水土肥的角度考虑几点启示和感悟。1、水肥一体化下,土壤质地和土壤结构可能是水肥一体化设计时候首先要考虑的要素。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土壤水分入渗特性的主要因素,其中土壤质地占主导作用,决定着灌溉水转换为土壤水的速度和分布;同样土壤质地和土壤结构也直接影响了水肥一体化后养分在土壤中的分布状况;决定着灌水器的选择和水溶肥的选择,因此,掌握质地和剖面,设计的水肥一体化方案才可能是有效的方案。2、土壤酸碱性,可能是肥料选择和灌溉器材选择的重要因素。水肥一体化中的肥效易受土壤pH值的影响,在选择适宜的肥料时应充分考虑土壤pH值、肥料品种特性及施肥方法等诸多因素。3、土壤的耕层厚度和作物根系分布,是水肥一体化应用能否成功的关键点。根系是作物水肥吸收的主要器官,也是施肥和灌溉的靶向,只有因土因根进行灌溉施肥才是有效的水肥一体化。4、地下水位和土壤水分运移特征,是水肥一体化是否高效的重要因素。由于滴灌随水施肥的特点,水分和养分集中分布在由滴水形成的湿润体内,在土深50 cm 以下水分、养分含量显著降低;但是地下水位影响水肥的二次分配。5、水肥一体化应用中土壤养分不可完全忽视,尤其是中微量元素。目前水肥一体化中的肥料投入主要是氮磷钾,根据肥料的木桶效应,氮磷钾投入足够的情况下,中微量元素就成为制约水肥高效和作物高产的短板,因此水肥一体化条件下,一定要重点考虑中微量元素,但不是全部中微量元素,而且与特殊作物生长密切相关的中微量元素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整体上讲,水肥一体化是将灌溉与施肥融合的一项技术,土壤的综合性给我们五点启示:土壤质地和土壤结构可能是水肥一体化设计时候首先要考虑的要素;土壤酸碱性,可能是肥料选择和灌溉器材选择的重要因素;土壤的耕层厚度和作物根系分布,是水肥一体化应用能否成功的关键点;地下水位和土壤水分运移特征,是水肥一体化是否高效的重要因素;水肥一体化应用中土壤养分不可完全忽视,尤其是中微量元素。